English

曾宪梓困处逢生的秘诀

1999-10-15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是有人神经过敏,以致捕风捉影;抑或有意造势,进而推波助澜?自打迈入1999年,有关曾宪梓和他的金利来,就八卦传闻不断。

再加上身为全国人大常委的他,未能出席今年的“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”开幕式,着实让不少关心他的人捏了一把汗,一时间有关他尿毒症转危的消息甚嚣尘上。当然,没两天,曾宪梓突然神采飞扬地出现在香港代表团的讨论会场上,人们悬着的心总算落下。不想几天后,又起事端。香港传媒报道:曾宪梓在香港的住宅被烧,两部房车严重被毁。引起外界颇多猜疑。

死里翻生:只有5%-10%的生存希望

面对传媒,曾宪梓异常平和,好似生活原本无惊无险。你甚至怀疑他是否真的是大病初愈。

“这次病得很厉害,差点死了,都开始准备后事了。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院长到香港接我时,说我只有5%-10%的生存希望。”他冷静得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。

急急地追问:“是外界盛传的尿毒症吗?”

“是肾引起的肝病。院方为我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进行会诊,经过十几天的抢救,才脱离了危险。”边说边扬起手,指着自己的头发,“你看,我的头发掉了好多,都是这十几天掉的,现在在换头发。”

死里翻生,脱胎换骨。不过,他的气色看起来确实很好。没问过他患病是否由于积劳成疾。但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人,活得不会太轻松。

“大难不死,可有什么人生参悟?”

“命不该结。这是命运的安排。”

“您相信命运?”有点不可思议。

“不要过分相信命运,但否定命运是不可能的。”他微微叹息着,带着浓重的客家口音说。

谈何容易:30年从一无所有到市值20亿

走过一次死亡,人变得更达观。

花30元钱,就能在地摊上买一根“金利来”皮带。讲给他听,无动于衷。

市面上传言“金利来不行了”。问他如何看,他依然没有任何反应。

清者自清,他以沉默回答了问题。

不甘心,又逼问他,“由于亚洲金融风暴,去年是香港最难的一年,不少富豪笑不出来了。”

“我的市场主要在中国内地、香港和东南亚。香港和东南亚亏损,但在中国内地我们赚钱,年销售额13亿多人民币。我们的生意政策、观点不一样。不想去赚很多钱,我们是稳中求进步。”他不再沉默。

商业原则和盘托出。“我创业时一无所有,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。我就给自己定下原则:有多少能耐,做多少生意。不要向人家借款,贷款不要超过自己的能力。有的人不一样,他有1个亿,就敢借十几个亿;他有100亿,就敢借几百个亿。一旦周转不灵,就全部破产,连自己的本钱也赔进去。我不这样,赚了钱,做多一点;再赚,再做多一点。”

没有债务纠纷。“我不借款,也不放帐给人家。银行老板请我吃饭,不是追债。金利来没有这些麻烦。”

成功不是速食面,谈何容易?“金利来不能算是成功的企业。我个人也不算是成功的企业家。我一生如果有成功的话,就是作为一个穷人,经过努力,创造了一个中国人的世界名牌。”

一生跌宕。成功与运气有多大关系。“运气应该有,不要过分相信。所谓运气就是社会不断变化,不断前进,如果你能把握住机会,发展自己的事业,你不就成功了吗。机会随时都有,抓住一点,发展一点;抓住两点,发展两点。现在机会很好,你却在睡觉,运气怎么会来呢?”

最大转折:从社会主义社会踏入资本主义社会

曾宪梓的发迹历史,就像许多华人富豪故事的翻版,但又充满个性姿彩和独一无二的理念。

30年代末的中国,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孩子在偏僻的山村生活,苦难是不可避免的。“我父亲是泰国华侨,不多不少也有一点钱。在我4岁时,他病逝了。死之前,村里人都说我是乖孩子;父亲死后,家道破落,他们就说我是坏孩子。”

“母亲是文盲,但她很有见识。常用一些朴素的农家观念教导我们:虽然穷,但我们穷得要有志气。”

儿时的记忆里,于他刻骨铭心的就是饥饿。“小时候老是饿肚子。稀稀的番薯顶不了多长时候。饿得没办法,就往肚里灌水。”

“由于家境贫寒,我自小就学会了做所有农家活,做一般乡下男孩子不做的事,这是成长以后很大的本钱。”

能继续读书,因为共产党。“那年头,村里搞土改,实行‘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’。住在我家的土改同志见我喜欢看书,就亲自送我去学校念书,享受免费教育。后来一直念到大学毕业。”

完整的内地教育,影响了他此后的人生观。“我看问题总是跟其他资本家不一样。青年时代我学的是毛泽东思想。到香港创业时,我常看的两本书是毛泽东的《矛盾论》、《实践论》。现在还常看,这两本书都让我翻烂了,受益无穷。我在香港介绍给很多人看,有些人一听毛泽东,就反感,那是他们不了解。”

人生最大转折,就是从社会主义一脚踏入资本主义社会。“1961年远在泰国的哥哥,为了父亲的遗产叫我出去。27岁我就走了。我心里一直对自己说:是新中国培养了我,如果能在外面创下一番事业,将来一定报效祖国。”

因为不会讲泰语,不习惯泰国的炎热;也因为不想卷入家族财产的纠葛之中,更不想寄人篱下。于是在1968年他移居香港谋生。

“我根本不会做买卖。大学学的是生物,跟生意也挂不上钩。但是人呢,只要适应社会,什么事都可以做的来。”

做生意要有本钱,但他没有钱。

“没钱,做大买卖不可能,做领带、小本生意,自己设计,自己裁剪,自己卖。最容易上手,也是最容易创业的一种简单方式。”

60平方米,三室一厅的房子,购置了一个熨斗、一把尺子、一把剪刀以及一台内地产的缝纫机,再加上自己焊接的裁床,开始了他的家庭手工业。

“那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?有没有想到日后成为亿万富翁?”好奇他的初衷。

“是否成功,谁也不知道,我也没这个梦想。我要先解决吃饭问题,老婆、三个孩子、母亲,六口之家等着我糊口。一天赚不到钱,他们就没饭吃。”

最要紧的是维持生计。一开始,他自己规定,每天必须卖完60条领带,卖不到誓不回家。

“跟作学问比,沿街叫卖的滋味如何?”直觉他该是相当窘迫的。

“像我是个大学生,但我始终告诫自己:你就是个没知识的普通人。到香港后什么都要做,只要不偷不抢不骗。”拿得起的人不少,放得下的不多。

“中国人很好面子,你如何撕去这一层?”观念问题,总是不好解。

“人呀,不要去顾忌所谓的面子,爱面子就没饭吃。再说什么是面子?有钱就有面子吗?才不是呢。有钱,有地位,盛气凌人也没面子。只要每个事情都用正当手段干好,你就有面子。”他做人的不简单,也由此可见一斑。

逆势操作:商场不败的奥妙尽在其中

有人评价曾宪梓,称他与众不同的个人特质,是他的超前意识。

业内人士看好他,则在于每当经济形势沉寂之时,正是金利来腾飞之际。

事实上,白手起家的曾宪梓,之所以发财致富,不仅是他算得精,看得准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是他的经商理念: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,做利人利己的事,事半而功倍。

逆势操作,是曾宪梓商旅生涯的点睛之笔。外界对此道一直颇多说法,但最终达成一个共识:曾宪梓商场不败的奥妙尽在其中。

两次香港经济大地震,曾宪梓两次大翻身。1973年香港闹股灾,对整个香港工商界来说都是不小的噩梦,而曾宪梓的事业在这一年却是轰轰烈烈。

“我以专柜销售金利来领带的形式,变被动为主动,在市场上抢滩成功,成为日后金利来事业发展的重大契机。”

80年代中期,楼价大幅度下跌,整个香港社会人心惶惶,就曾宪梓而言,当初花1600万港元买下的厂房,已跌至不足1000万元港币。

是坐以待毙,还是迎头出击?曾宪梓适时推出金利来新产品,T恤衫。而且力排众议,以高出外国名牌产品18元的价格推向市场。结果又赚了个盘满钵满。

“市场淡并不一定是坏事,在我看来,它极有可能变成一件大好事。”现在的曾宪梓有足够的能力说这样的话。

一次次化危机为转机,很多人将之归结于他的头脑、胆识和眼光。他自己怎么说?

“主要观念不同。我不好大喜功,不会总是想尽办法比别人强。我们不走虚,泡沫经济我不干。人家说今年的经济形势不景气,我相信今年是金利来发展最快速的年头。因为我对金利来的产品有信心。像现在很多商家,大降价,倾销压仓旧货。我不!第一我卖最好最新的货;第二我不减价,给顾客以信心。不足1000元的东西,如果突然只值500元,让顾客感到吃亏不行。我们的经营宗旨就是勤、俭、诚、信。诚信的要领就是对顾客诚实,讲信用。从金利来创立之初,就遵守诚信原则,把价位定到最合理,再减价就亏损。延续到现在,已经30年不变。”

对竞争对手的原则是什么?

“有竞争才有进步。我跟所有的客户交朋友。我从来就不使用不正当手段对付竞争。所以我可以自信地说:我只有朋友,没有敌人。”

金利来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?

“人才加好的产品。”

任何利润,必然伴随着风险。如果很冒险,会不会去做?

“有风险的我会做,但我事先会考虑后果。但冒险的事我不会做。”

怎样才能算是好的商业眼光?

“我也说不准。能够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有自己的看法,不随波逐流,这很重要。”

金利来如何能以不变应万变,跟上时代发展?

“我现在年纪大了,加上这次病,没有太大的雄心壮志。高科技方面要靠孩子们了。现在要做的,就是保持实力,寻求发展。目前虽然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,但困难无数,机会也无数。我喜欢斗争,与困难作斗争是我最开心的事。”

钱财流向:总捐资超过4亿人民币

有钱快乐,还是没钱快乐?

一份确切的资料显示,他对中国内地的总捐资超过4亿人民币。

“因为我有小小的能力,看着我捐资建的学校、楼房、大桥、有书念的孩子们……我就感到很快乐。”

赚钱让您有成就感?

“一个人有没有能力,就要看他的事业有没有发展。如果你事业越做越小,做到破产,你就不是本事。赚钱,不容易。一个人时靠个人,公司大了靠人才。”

最想给子女留下什么?

“留下本事。我的观念,钱这个东西,在没有饭吃的时候很重要,一旦丰衣足食后,如钱多了,只为后代带来财产纠纷。如果孩子比我有本事,他就不需要我的财产;如果孩子不如我,那你给他钱也让他花掉了。不过,我的孩子们都很争气,支持我捐赠行动。他们的钱要靠他们自己去赚。”

在所担负的各种角色中,哪一个更称职?

“这要怎么看。我这个人有个特点,说到做到,做就要做好。人生每个阶段,有每个阶段的特殊任务。几十年前,我要吃饭,就必须整日整夜劳作,把领带做好。重点就在那里;后来受到来自商品社会的刺激,我就发誓要创立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名牌,我的重点就在树立名牌形象上;现在我是人大常委,我就要积极参与,担负起这个责任。”

有人说您的一生印证了一句话:时势造英雄?

“我不是英雄,只是个普通人。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自己,而且要摆正自己的位置。不要把自己估计过高,也不要把自己估计得太低。总之,懂得越多越要谦虚。越有钱,越要随意;越有本事,越要谦虚。”

钱、健康、家庭、事业、感情,哪个排在最前面?

“差不多吧……有了事业,才有钱。为了事业,过分努力操劳把身体搞垮,要是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。通过这次大病,觉得还是健康最重要,没有健康,为国家、社会服务不可能,做买卖也没有精神。”

早已不再是浪漫故事里的主角。据说曾宪梓和夫人黄丽群是青梅竹马。还听说曾宪梓当年以每天给黄丽群写一封情书的攻势,最终赢得了美丽的黄丽群的芳心。43年过去,他们的婚姻依然牢不可破。

“不瞒你们说,在广州时,我扫地、做饭,给太太、孩子洗衣服,家务事都干的,就像现在中国内地的许多丈夫一样。”不是期待中的回答,但谁又能说,琐碎不是一种幸福。

给人的感觉,无论顺与逆,您总能保持自信?

“这来自于我对生活的平淡。从不做坏事,只做有利于国家、社会的事。”

在您的个人物品中,最贵的东西是什么?

“可能是西服吧。我从里到外的行头,全是金利来的。他们把新出的不能卖的次品拿给我试穿。我既是老板,又是样板。我从来不穿金戴银。生活越简单越好。”

《各界》姜苏鹏 王素梅/文图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